加速释放消费潜力述评:培育壮大新型消费

admin 51 0

过去一年,消费新热点层出不穷,智能家居、文娱旅游、体育赛事、国货“潮品”不断推陈出新,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、更丰富的选择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着力扩大国内需求,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。

专家表示,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,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,更大激发经营主体活力,不断拓展新型消费潜力。

催生新需求

新型消费是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催生出的一系列消费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场景和新服务的统称,已成为消费增长的新空间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。

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姜照表示,新型消费基于居民美好生活需要,能够更好实现供需适配和产销衔接,具有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、沉浸式体验感较强、个性化定制化品类较多、能够较好满足消费者“悦己”精神需求的特征。

2023年,我国新型消费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。新技术加速落地,激活消费新需求。在线健身成为拉动全民健身的重要渠道之一,智能家居产品从单点智能向全屋智能发展,可穿戴设备等新型智能硬件使用体验不断提升。

新场景不断拓展,带来消费新体验。在线上,直播带货、社交电商、社群团购等消费业态快速发展。在线下,以“露营经济”“夜经济”“城市漫步”为代表的消费新场景层出不穷。此外,线下文体活动持续带动吃、住、游等综合消费,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
应对新问题

当前,新型消费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,制约了新经济健康发展。比如,区域发展不平衡,一些地区基础设施不足、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凸显;行业发展不充分,部分政策制度供给与实际发展需求之间不匹配不契合;营商环境有待优化,准入限制不规范、平台垄断、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仍然存在。

培育壮大新型消费还面临不少瓶颈。一方面,新消费流量易逝。尽管消费市场逐渐回暖,但居民消费风格回归理性,部分新型消费行业出现疲软态势。不少基于线上的新型消费只是“触网”或进行了简单的智能化升级,并未同步带来功能品质的升级,缺乏持续创造消费需求的能力。

另一方面,新消费供给有待优化。以文旅新型消费而言,不少文旅产品缺乏创新、同质化严重、产业链过短。类似淄博烧烤、长沙夜市的现象级内容还不够丰富。要鼓励各地打造集合多种文化和旅游业态、文化内涵丰富的消费集聚区,推动传统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为文体商旅综合体,成为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。

盒马产业研究院院长原若凡认为,从消费市场结构来看,我国消费市场正从过去的橄榄型变成现在的哑铃型,中等收入群体在消费上更加回归理性,消费者从冲动消费、超前消费、享乐消费转变为计划性消费、理性消费、健康消费,愿意花更多的钱在商品品质、功能及情绪价值等方面。企业端要拥抱消费市场变化求转型,通过垂直供应链等供给模式的变革与创新,用更低的价格带给消费者更高品质的商品。

融合促创新

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认为,新型消费尚处在培育阶段,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,需要与其他增长点互动融合。比如,可基于体育消费形成体育旅游、体育健康、数字体育等各类融合性消费,创造更多可能性。

培育壮大新型消费,还要推动平台企业、科技企业在消费领域的创新,鼓励传统消费领域的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。快手科技副总裁陆谦表示,对平台型科技企业来说,要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用户生态特点,抓住壮大新型消费的发展契机。在直播电商保持稳健快速增长的态势下,进一步提升直播电商生态的服务供给能力,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、多样化需求。推动数字技术与不同产业融合,用技术提升行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效率。

专家表示,拓展新型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,要站在全局高度来谋划,既要关注供给和需求的适配,也需要政策和体制改革的配套,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。

姜照建议,要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、持续优化消费供给、完善消费环境等方面发力,深度挖掘新型消费的潜力。

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方面,鼓励和支持更多劳动者创业创新,为创业者提供场地、资金等政策支持。

在持续优化新型消费供给方面,引导商圈、步行街进行数字化智慧化改造提升,加大对消费品牌的引进力度,提升品牌消费供给水平。引导本土企业结合历史文化资源,研发更多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国货“潮品”。推动智慧零售、特色餐饮、休闲娱乐、文化演艺、体育运动等多业态的融合。持续完善服务行业的标准规范,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。

在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方面,引导线上线下消费场所加强商户信用管理,建立多维度、全过程的评价体系,为消费者消费决策提供依据。鼓励消费平台建立争议在线解决机制,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在线调解、在线仲裁、在线审理纠纷等,加强数字消费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。

标签: 健康 科技 直播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